首页

黑冰丹妮女王免费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7:10:55 作者:周末多半天,有何不一样? 浏览量:44208

  四川绵阳宣布试行4.5天弹性工作制

  周末多半天,有何不一样?

  4.5天弹性工作制,即劳动者在一个星期内“上班四天半、休息两天半”,近日引发社会热议。

  四川省绵阳市商务局发布《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》,要求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,鼓励企业弹性调休,推广夫妻共享。其中,清单提出“试行4.5天弹性工作制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‘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’的2.5天休假模式”。

  “周五只上半天班,全家人可以避开下班晚高峰,前往郊区露营、自驾游”“早下班,双职工家庭可以自己接孩子放学,也有更多亲子时间”,对于4.5天弹性工作制,不少居民怀有期待。

  “周末两天半”并不新鲜。此前,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》就曾鼓励弹性作息,明确“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,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,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”。此后,河北、江西、甘肃、安徽、陕西、江苏、浙江等多个省份结合促消费相关政策,先后出台优化弹性休假制度、鼓励2.5天休假的意见,部分城市试行了4.5天弹性工作制。

  “周末两天半”,好处有哪些?专家分析,实行4.5天弹性工作制、延长休息时间,有利于提振消费、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洋认为,缩短工时能让居民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红利、提升生活品质。例如,分散化的假期既能缓解春节、国庆节以及“五一”、端午等假期时段景区、酒店等场所客流压力,也使服务业资源配置更均衡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不论是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意见,还是各地区出台的文件,相关意见均为鼓励性质,不具有强制性,具体执行仍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。从实施范围来看,周末弹性休假主要在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单位试行,政府窗口服务部门、公办医院、公办学校等公共服务部门及应急保障部门未纳入范围。同时,4.5天弹性工作制也离不开“弹性”这一前提。例如,部分省份就明确,在试行周末2.5天弹性作息、实行周五下午景区门票半价政策的同时,对于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,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。此外,各地多在相关规定中明确,4.5天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时间应为夏季或特定季度,而非全年。

  专家指出,实行“周末两天半”还需谨慎,在不少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,缩短工时短期内可能推高企业经营成本、减少产出,对用人单位压力不小。对此,各地应科学评估自身产业结构、企业承受能力。弹性工作制政策推广可优先在服务业、知识密集型行业试行,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则需逐步探索。

  未来,“周末两天半”是否有望推广到更多地方?杨海洋认为,缩短劳动时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,但推广需结合实际情况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
  本报记者 汪文正

 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5月29日 第 04 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WCBA全明星技巧挑战赛参赛名单出炉 3月在杭开赛

“站在这里,沉浸在汉字的海洋中,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。”出席活动的印尼中华总商会秘书长周维樑认为,随着印尼与中国合作的不断深入,中国文化、中国故事在印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。

2023中国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在成都召开 聚焦行业前沿热点

歌声不停,酒不停。在广西“三月三”玩嗨的赖淑珍说:“从民族服饰、歌曲、图腾上,我能够深切感受到,两岸同根同源、同文同种。”她希望通过新媒体方式促进两岸交流,让两岸同胞走得更近一些。(完)

江西“侨梦苑”开展元宵“暖心”行动:人间至味是团圆

邱晔带领大家走进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,她说:“‘羲和号’的数据会传到这里,因为传回的是原始数据,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,我们处理后再上传到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网站,向全球开放共享。”目前,“羲和号”卫星数据已接入国家空间天气业务系统,太阳监测数据已在我国空间天气业务中实现应用。

重庆阴条岭发现苦苣苔科新种 命名巫溪马铃苣苔

丁薛祥强调,中非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互补优势明显、合作前景广阔,中方愿同非方树立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标杆,给双方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。中非要共同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,推进规则标准对接与互认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运营、服务等全链条互利合作。共同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,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,着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。共同拓展务实合作新领域,加强公共卫生、绿色转型、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,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。共同促进项目合作更好富民惠民,深化农作物良种推广、防灾减灾、职业教育等合作,谋划建设一批“小而美”项目。共同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,加强文化、旅游、体育、媒体等领域合作,不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。

世界看博鳌丨与会人士:期待与中国合作发展绿色经济

今后,山西省将大力发展节水产业,综合运用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、产权等多种手段,激发节水内生动力,深入开展节水“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农村”活动,推进各行业节水,为山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